資訊系

  • 歷史沿革

  • 使命及目標

  • 學系發展

  • 組織架構

  • 願景


歷史沿革


此表格歷史沿革,表格分為兩直欄,第一到二直欄依序內容為:時間、內容

時間

內容

民國七十一年

成立資訊中心,為本系之前身,

協助本校行政電腦化之研發工作,

並擔任電子計算機共同必修課程教學。

民國七十六年

開辦資訊專長班。

民國八十五年

成立資訊系,培養陸軍現代化幹部必備之電腦知識與技能。

民國八十八年

改制成教育部核准之四年制資訊系,並訂定「資訊科學」為課程設計的主軸。

民國九十九年

接受教育部高教中心系所評鑑,實地訪評獲得「通過」之認可。

民國一○五年

接受教育部高教中心第二週期系所評鑑。

使命及目標


學生畢業後五到七年間,結合學校所學知識(Academic Learning)應用於往後的工作經歷(Later Experience)所應具備之資訊專業能力。本系依據校教育目標-「培養允文允武、術德兼備之軍事領導人才」,將系教育目標設為「培養具有資訊應用技能之軍事領導人才」。

學系發展


本系肩負培養陸軍現代化幹部資訊素養之重責大任,為符合建軍備戰需求,本系之教育目標與辦學特色,除了具備一般大學資訊相關科系之課程外,並將未來軍事科技發展融入教育規劃之中。期使學生於資訊系完成四年制資訊科學教育後,能具備下面之核心能力:

1.具資訊理論、硬體、軟體與通訊之專業知識,能規劃與實作資訊系統。

2.具有使用軟體或硬體解決問題的能力。

3.瞭解國軍資訊政策與未來科技進展。

 

組織架構


願景


學校校務發展之願景為蘊涵大學教育之一流軍事學府。

肩負陸軍基層領導幹部的培育與建軍備戰的重責大任,據此落實具體之教育目標為「培養允文允武、術德兼備之軍事領導人才」。

現代戰爭不僅鬥力,軍事領導者對軍事科技發展的掌握能力、盱衡態勢的分析力與正確下達決策的判斷力對國家安全均有決定性的影響,凡此皆需有完整的大學教育、軍事訓練、體育訓練及品德教育,培養學生具備「領導管理」、「語文溝通」、「解決問題」及「持續學習」之基本能力,確立學生對國家、責任、榮譽、犧性、團結、勇氣及自信等核心價值,使學生個個具備宏觀的通識涵養、慎密的思維分析能力、堅決果斷的決策能力,成為陸軍優質的軍事領導幹部。

所謂系教育目標為學生畢業後五到七年間,結合學校所學(Academic Learning)及往後的工作經歷(Later Experience)應該具有的能力,本系之教育目標乃是在學校的教育目標指導下,培養學生「具有資訊應用技能之軍事領導人才」,為了達成本系教育目標,本系學生畢業時預期成果(Desired Outcome)或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y)為具有:

1.具資訊理論、硬體、軟體與通訊之專業知識,能規劃與實作資訊系統。

2.具有使用軟體或硬體解決問題的能力。

3.瞭解國軍資訊政策與未來科技進展。為了學生畢業時具有本系專業核心能力,本系的課程設計以此為準則,著重電腦應用與資訊安全領域之教學。

期使畢業生在完成四年制大學教育後,不但能夠滿足國軍建軍備戰之任務需要,更能夠接受社會環境的考驗與淬練,成為文武兼備之優秀人才。